你是否常常听到这样的感叹?
"等我升职了就幸福了"
"等我买了房子就幸福了"
"等孩子考上好学校就幸福了"
但这实际上是一种认知误区:
幸福并非来自外在的成就,
而是一种可以培养的内在能力。
一、幸福是什么呢
当被问到“幸福是什么呢?”,可能我们会这样说:
心理学中对于幸福的定义有很多。全球幸福学之父——沙哈尔教授提出了幸福四象限模型,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幸福。
第一象限:兼顾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,既有长远而有意义的目标,也很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,这就是感悟幸福型;
第二象限:重视未来利益,但轻视当下利益的忙碌奔波型,这样的人认为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;
第三象限:完全只重视眼前利益,不管未来会怎样,也就是享乐主义型,他们总是在寻找快乐逃避痛苦;
第四象限:认为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都不重要,放弃了追求幸福,也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,这就是虚无主义型。
而我们要追求的幸福就是感悟幸福型,即乐观积极、享受当下,但又会为未来奋斗。归根结底,幸福其实很简单。
二、向幸福出发吧!
获得幸福的方式有很多种,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些能让幸福感飙升的小瞬间叭!
习惯记录: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·赛里格曼提出记录每天最开心的3件事可以有效增加积极情绪。
适当奖励:奖励自己是对自我的肯定,给自己的生活定下几个小目标,每完成一个就给自己一些小奖励,比如:吃一顿大餐、看一场电影等。
正念冥想:每天花10-15分钟进行正念冥想,专注于呼吸或身体感受,帮助减少焦虑和压力。
减少物质依赖,关注内在满足:将时间和金钱花在体验上(如旅行、学习新技能),而不是物质消费上。过多的物质追求往往会带来压力和不满,学会满足于已经拥有的东西。
观察身边小事:发现日常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小确幸。
来源: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编辑:姜兰静 初审:李维丽 终审:田 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