亲爱的同学们:
暑假已悄然过半,你是否还在熬夜追剧、沉迷游戏,或是旅行归来后感到疲惫空虚?面对剩余的假期,如何从“躺平”模式切换到“蓄能”状态,为新学期做好准备?这份心理调适指南帮你科学规划,轻松实现假期“软着陆”!
先做个自我检查:
✅ “放纵型”假期:昼夜颠倒、饮食不规律,沉迷刷手机,事后又感到愧疚。
✅ “空虚型”假期:缺乏计划,时间碎片化,一天结束总觉得“什么都没做”。
✅ “焦虑型”假期:担心开学后的考试、实习,但行动力不足,陷入内耗。
如果以上情况戳中了你,别担心!假期是休整期,也是自我提升的黄金时间,调整节奏永远不晚。
1. 给身体一个“复位键”
• 逐步调整作息:每天比前一天早睡/早起15分钟,避免开学前“突击式”早睡。
• 增加轻度运动:散步、瑜伽、跳绳等能缓解疲劳,提升多巴胺分泌,改善情绪。
• 饮食清淡:减少高糖高油摄入,减轻身体负担,让大脑更清醒。
2. 制定“弹性计划”,告别拖延
• 剩余假期拆分:将剩余时间划分为“放松-学习-过渡”三阶段,逐步增加学习时长。
• 每日三件小事:列出3件优先级任务(如读1小时书、整理学习资料),完成后给自己小奖励。
• 利用“2分钟法则”:想到的事情立刻做(如回复邮件、整理书桌),减少拖延堆积。
3.心理减压:化解开学焦虑
• 写下担忧清单:把对开学的担心具体化(如“害怕跟不上课程”),并列出1~2条解决对策。
• 提前“预热”学习状态:每天花30分钟浏览专业相关文章、TED演讲或纪录片,找回思维活跃度。
• 允许适度放松:无需彻底戒断娱乐,设定固定时间(如晚饭后1小时)享受爱好,平衡身心。
4. 社交赋能,激发动力
• 组织学习小组:和同学线上打卡背单词、阅读,互相监督。
• 尝试新体验:参加短期志愿活动、线下兴趣沙龙,拓展社交圈,注入新鲜感。
• 与家人深度交流:利用假期尾声多陪伴父母,分享你的成长与计划。
• 技能UP:学一项实用技能(PS、剪辑、PPT制作),为简历加分。
• 整理空间:清理书桌、电脑文件,减少开学前的混乱感。
• 复盘与展望:写一篇暑假小结,记录收获与遗憾;列出新学期目标,可视化激励自己。
最后的话
收心不是剥夺快乐,而是为了更从容地迎接未来。不必追求“完美假期”,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,你已经在为更好的自己蓄力。
剩下的暑假,愿你既能享受闲暇,也能温柔坚定地走向下一站!
来源: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编辑:李维丽 初审:韩芳 终审:田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