假期的余温还未散尽,开学的号角已悄然吹响。从“躺平模式”切换到“校园节奏”,不少同学可能会感到些许不适应——作息紊乱、情绪低落、对新学期充满焦虑……别担心,这份专为大学生定制的开学心理调适指南,帮你轻松过渡,元气满满开启新征程!
刚回到校园,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感受?
• 早上不想起,晚上睡不着,生物钟像“卡壳”了一样;
• 看着书本走神,总惦记着假期没刷完的剧、没约完的局;
• 一想到新学期的课程、考试、社团任务,就莫名心慌;
• 甚至有点“社恐”,担心和室友、同学相处不自在……
其实,这些都是典型的“开学综合征”,是身体和心理在适应环境变化时的正常反应。就像手机从“ Wi-Fi 模式”切换到“流量模式”需要缓冲,我们的状态调整也需要时间。不必因为这些情绪自责,接纳它的存在,就是调整的第一步。
1. 给生物钟“拨乱反正”
假期里熬到凌晨、睡到中午的作息,是时候慢慢调整了。可以每天比前一天早睡、早起半小时,逐步向校园作息靠拢。睡前别刷手机,试试听白噪音、读几页书;早上起来喝杯温水、简单拉伸,让身体先“醒”过来。
2. 用“小目标”打败“大焦虑”
面对新学期的一堆任务,别急着“emo”。把“要考高分”“要做好社团活动”这样的大目标,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行动:比如“今天整理好课程表”“明天去图书馆读1小时书”“这周和同学约一次饭”。完成一个就打个勾,成就感会慢慢驱散焦虑。
3. 给生活加点“仪式感”
开学也是一个“新起点”的信号。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些小仪式:比如整理书桌,换上喜欢的桌布;买一本新笔记本,写下新学期的小期待;和室友一起去食堂吃顿“开学第一餐”,聊聊假期的趣事。这些小事能帮你更快融入校园生活,找回熟悉的归属感。
如果低落、焦虑的情绪持续了很久,影响到了吃饭、睡觉、学习,别硬扛!学校的心理中心永远是你的“避风港”,心理中心的老师会耐心倾听你的烦恼,帮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。
也可以和信任的朋友、家人聊聊——有时候,把情绪说出来,就已经轻松了一半。记住,主动求助不是软弱,而是对自己的温柔负责。
新学期就像一本等待翻阅的新书,或许有未知的挑战,但也一定藏着惊喜:一节有趣的课、一个合拍的新朋友、一次突破自我的尝试……
别着急,慢慢调整,一步一步来。相信你很快就能找回状态,在新学期里闪闪发光!
新学期,愿你不负时光,不负自己。我们,校园见!
来源: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编辑:李维丽 初审:韩芳 终审:田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