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6月16日晚7点,我校组织师生线上线下收看“毕业季的”心“准备——拥抱成长,逐梦前行”心理健康公开课。课程结束后,师生们反响热烈,让我们一同聆听他们的深刻感悟与收获吧!
人工智能学院
在聆听本次关于毕业季心理调适的公开课后,我深刻意识到,面对人生的重要转折点,心理建设与职业规划同样重要。课程中提到的“毕业综合征”三大表现——焦虑型(担忧未来)、逃避型(拖延就业)、冲动型(盲目决策),让我看到自己与身边同学的影子。最触动我的是老师提出的“三维适应模型”:心理适应(接受身份转变)、能力适应(提升职场技能)、环境适应(构建支持系统)。通过“SWOT分析法”,我重新梳理了自身优势与市场需求的关系,意识到“慢就业”不等于“不就业”,而是需要更精准的自我定位。课程中的“压力接种训练”让我受益匪浅。通过模拟面试挫折、租房纠纷等场景的应对演练,我学会了用技巧缓解焦虑。现在,我已开始执行每天记录3件成长小事的计划,帮助自己以积极心态过渡到人生新阶段。
工业机器人2303班 心理委员 杜双帅
应急管理学院
毕业季,曾以为会被焦虑裹挟,真正走过,才懂从容规划的力量。求职时,我们不再盲目海投。先梳理自身优势与职业倾向,针对性打磨简历、准备面试。每一次投递、沟通,都成了靠近目标的台阶,而非压力来源。论文写作,拆解任务到周,收集资料、搭建框架、填充内容,稳步推进,也能留出修改打磨的时间。同时,我珍惜和同学相处的时光,参与校园活动,这些经历成了焦虑的 “缓冲剂”。把毕业当成长新起点,而非人生 “截止线”,就会发现,只要做好规划、保持积极,未知的未来,不是慌张的理由,而是探索的动力。 毕业季,不慌张,是我送给自己最好的成长礼物,也愿每个毕业生,都能带着这份从容,奔赴下一程山海。
应急救援技术2402班 盛哲
航空工程学院
观看此次公开课,我收获满满。“在离别中拥抱蜕变”让我明白,毕业虽意味着与同窗、校园告别,但也是自我成长的契机。曾经我因害怕离别而焦虑,现在懂得应珍惜当下,勇敢前行。“驱散毕业焦虑迷雾”部分,老师的方法很实用,让我学会正视压力,合理规划。面对未来,我不再迷茫。“积极适应新生活”的讲述,让我提前做好心理建设。毕业后,我会带着在课堂汲取的力量,以乐观心态应对新环境,努力提升自己,在新的舞台上绽放光彩,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应用电子技术2401班 班长 彭熙博
汽车工程学院
参加“毕业季的‘心’准备”心理健康公开课后,我对毕业这一人生关键节点有了全新认知。课程中提到,毕业带来的身份转变、未知挑战易引发焦虑与迷茫,这让我意识到,正视情绪波动是成长的第一步。
课程分享的实用心理调适方法令我受益匪浅。比如,通过制定清晰的短期计划缓解对未来的失控感,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替代消极思维,都能有效调整心态。老师讲述的“成长型思维”案例,更让我明白挫折是蜕变的契机,而非失败的证明。
此次学习让我明白,毕业不仅是学业的终点,更是人生新阶段的起点。我学会以更从容的心态接纳不确定性,用积极行动规划未来。未来,我会将课堂所学融入实践,带着这份“心”准备,勇敢拥抱成长,自信逐梦前行,在人生新旅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。
新能源汽车技术2401班 心理委员 张鸿亮
文化教育学院
任凭光阴荏苒,岁月如梭,时间依然在指缝间悄然流淌,转眼就到了毕业季,毕业生们需要跨出“舒适圈”寻找自己的道路,同时也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,去迎接未来的挑战,从校园到社会是一个大的跨度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会经历未知的挑战和磨难,毕业生们需要学会坚持和忍耐,或许这就是社会给我们上的第一课,除此之外毕业生们还需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,这样才能在困难面前不畏惧。最后祝愿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在这个重要的转折点上,找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,在未来的道路上勇往直前、不断追求,祝大家毕业快乐!
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2301班 文体委员 薛洁
乘务学院
参加“毕业季的‘心’准备——拥抱成长,逐梦前行”心理健康公开课后,我收获颇丰。课程中,老师通过生动案例和实用方法,引导我们正视毕业季的迷茫与焦虑,原来面向未来的不确定性感到不安是正常的。
课程教会我用积极心态看待毕业,成长本就伴随着未知与挑战。制定清晰计划、分解目标,能让未来方向更明晰;主动与同学、老师交流分享,也缓解了我的孤独感。同时,课程还强调自我关怀的重要性,提醒我在奋斗时也要关注身心健康。
此次公开课为我注入强大的心理能量,让我明白毕业不是终点,而是新旅程的起点。我会带着所学,以更从容自信的姿态拥抱成长,勇敢追逐梦想,在人生新阶段绽放光彩。
空中乘务2302班 团支书 王海畅
商学院
观看“毕业季的‘心’准备:拥抱成长,逐梦前行”心理健康公开课后,那些曾在深夜里反复咀嚼的迷茫与焦虑,突然有了清晰的轮廓。这场课程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输入,更像是一场心灵的“认知升级”,让我以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毕业季的挑战与机遇。
课程中,老师用鲜活的案例与专业的理论,将毕业季常见的心理挑战一一拆解。从“考研失利后的自我否定”到“求职压力下的焦虑失眠”,从“与同窗分别的不舍”到“对未知人生的恐惧”,这些情绪曾无数次在我的脑海中盘旋,却从未像此刻这般被清晰解读。原来,迷茫与不安不是软弱的象征,而是每个人在人生转折点的正常反应,这种共情让我瞬间卸下了内心的包袱。
在“自我认知与情绪管理”环节,老师分享的“情绪ABC理论”令我豁然开朗。过去,我常因求职面试失败陷入自我怀疑,将“被拒”等同于“能力不足”。但通过学习,我意识到真正影响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。当我调整心态,将面试失败视为积累经验的机会时,焦虑感明显减轻,甚至主动复盘改进,这种思维转变让我重拾信心。
关于“职业选择”的内容,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。老师通过“职业价值观排序”“能力矩阵分析”等工具,引导我们理性规划未来。以往,我盲目追逐“高薪”“稳定”等标签化的职业方向,却忽视了自己对创意表达的热爱与沟通能力的优势。在课程启发下,我重新梳理职业目标,将兴趣与能力相结合,开始聚焦于更契合自身特质的岗位,求职之路也变得更加清晰。
面对“毕业季的人际关系变化”,老师提出的“双向成长型关系”理念令我印象深刻。无论是告别朝夕相处的室友,还是与恋人规划异地未来,维持关系的关键在于相互尊重与共同成长。这让我意识到,离别不是感情的终点,而是需要用更成熟的方式去经营和维系。我主动与好友约定定期分享生活,也和恋人坦诚沟通未来计划,关系反而在交流中更加稳固。
课程中的冥想练习与积极心理暗示技巧,成为我日常调节情绪的“工具箱”。每当感到压力时,我会通过5分钟呼吸训练平静心绪,用“我正在为目标稳步前进”等积极话语重塑信念。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,却在潜移默化中赋予我面对挑战的韧性。
这场公开课不仅是一次心理知识的学习,更是一场自我成长的觉醒。它让我明白,毕业季的每一份迷茫都是探索的起点,每一次焦虑都是蜕变的信号。未来或许充满未知,但我已学会以平和的心态接纳情绪,用理性的思维规划方向,带着这份“心”的准备,勇敢奔赴下一段旅程,在逐梦路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。
电子商务2301班 心理委员 何如琴
五年一贯制学院
作为一名高校教师,我观看了毕业季心理公开课,收获颇丰。课程围绕“在离别中拥抱蜕变”“驱散毕业焦虑迷雾”“积极适应新生活”三个主题展开,精准聚焦毕业生的离别感伤、当下焦虑和未来迷茫。通过案例分享、心理测试和互动活动,课程帮助学生正视情绪、缓解压力、规划未来。这让我意识到,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,更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。未来,我会将课程中的方法融入日常教学,引导学生正视挫折,培养心理韧性,帮助他们顺利过渡到新生活。这次公开课为我的工作提供了新思路,让我更加明确教师在学生成长中的引导作用。
五年一贯制学院 学工干事 王云龙
图片文字来源:各二级学院
来源: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编辑:李维丽 初审:丁可 终审:田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