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阳航空职业学院

心灵驿站 当前位置: 首页 > 心灵驿站

“重养”小时候的自己

时间:2025-09-05 10:45:52 来源:本站编辑 作者:本站编辑 阅读:

近来,“把小时候的自己再养一遍”很火。买份想吃的零食,捡起放下的兴趣……

这些看似“孩子气”的事,实则是大学生们探索自我、滋养内心的真实渴望。有人称之为“补偿”,有人视之为“救赎”。而从心理学看,这并非一时兴起,而是关照内心、迈向成熟的必经之路。

为什么想要“重养小时候的自己”?

当然,“重养”的核心,是把成长的主动权,从过去的环境交回你自己的手里。这并非否定过去,而是为了更有力量地走向未来。

why.gif

具体来说,主要有这几个原因:

1.修复过去的“伤”,轻装上阵

过去的一些经历,可能在我们心里留下了不安全感或低价值感。“重养”就像给内心做个“复位”,帮你卸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,让你走得更轻松。

2.把“被动”成长,变成“主动”选择

我们很多习惯和想法,其实是小时候被环境塑造的。现在,你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,可以主动筛选,甚至重建一套更适合自己的“操作系统”。

3.满足那些“未完成”的期待

小时候想买的书、想学的乐器、想去的地方,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能实现。现在,你可以亲手去满足它们,这不仅是补偿,更是在告诉你自己:“你的愿望很重要。”

4.培养一个更强大的“内在盟友”

一个被好好爱过、接纳过的“内在小孩”,会成为你最坚定的支持者。当外界质疑你时,你内心会有一个稳定的声音说:“没关系,我相信你。”

简单来说,“重养”自己,就是:

•把“别人告诉我怎么做”→变成“我知道自己要什么”

•把“我不够好”的自我怀疑→变成“我可以,我值得”的自我肯定

这个过程,会让你从一个被过去定义的人,成长为一个能主动创造未来的人。希望这个解释能让你更有动力。

“重养自己”的双重影响

“重养自己”可能带来的双面影响。任何深刻的内在改变,都像一枚硬币,有正反两面。了解它们,能让你在旅程中更有准备,更从容。

积极影响

积极影响.jpeg

1.情绪更稳定,内心更强大

你会学会更好地处理焦虑、愤怒和悲伤,不再被情绪牵着走,抗压能力自然就上去了。

2.关系更健康

当你能好好爱自己,就不再过度依赖或讨好他人。你会建立起更平等、更有边界感的人际关系。

3.更清晰的自我认知

你会逐渐弄明白“我是谁”“我真正想要什么”,做选择时不再迷茫,更有方向感。

4.更强的行动力

当内在的“批评家”被“支持者”取代,你会更愿意尝试新事物,更敢于为自己的目标迈出第一步。

️潜在挑战

稍微记一下.gif

1.情绪的“回溯”与不适

在面对和修复旧伤时,你可能会暂时感到更难过、更脆弱。这是正常的“排毒”过程,是必经之路。

2.与旧有环境的“摩擦

你的改变(比如设立边界、拒绝无效社交)可能会让一些习惯了“旧你”的人感到不适应,甚至产生冲突。

3.对“完美”的追求

有时,我们可能会陷入“我必须把自己养得完美”的新压力中。记住,“重养”是为了接纳,而不是制造新的苛责。

4. 可能被误解

在旁人看来,你的自我关怀和边界感,有时可能会被误读为“自私”或“矫情”。

简单来说,“重养自己”就是:

•把“被动承受”→变成“主动选择”

•把“讨好外界”→变成“忠于内心”

了解了这些双面影响,能帮助你更理性地看待过程中的起伏。

“重养”四步法:从今天开始行动

大学是“重养”的黄金时期。你有了相对的自由和独立的空间,可以主动选择如何对待自己。

1.看见与接纳:与内在小孩对话

接纳1.jpeg

•核心:停止自我批判,先承认和看见自己的感受。

•具体做法:当你感到焦虑或难过时,试着对自己说:“我看到你现在很难过/很害怕,这是很正常的。”

•关键:先接纳情绪,再谈解决问题。

2.满足与补偿:填补童年需求

满足.jpeg

•核心:主动满足小时候未被满足的、合理的需求。

•具体做法:

①安全:给自己创造一个舒适的小窝,备上常用药。

②陪伴:约上好友定期小聚,或者养一盆绿植。

③探索:尝试一个一直想学的爱好,报个感兴趣的社团。

④肯定:完成一件小事后,认真地夸夸自己。

3.设界与保护:做自己的“好家长”

边界2.jpeg

•核心:学会对消耗你的人和事说“不”,保护好自己的精力。

•具体做法:

①对他人:面对不情愿的聚会,可以说“这次不太方便,下次约!”②对自己:设定固定的“无手机”学习和休息时间。

4.仪式与记录:见证成长轨迹

做笔记.gif

核心:用仪式感为新的、健康的习惯“盖章”,让它更容易坚持。

•具体做法:

①成功日记:每天记下3件做得好的小事。

②“成年礼”:完成一个小目标后,给自己一个小奖励。

③情绪清单:当情绪低落时,写下“我需要的是…”,然后去满足它。从一个“微行动”开始不要想一口吃个胖子。

心满意足.jpeg

“重养”不是逃避现实,而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。当你把那个曾经受伤、害怕的小孩安抚好,你会发现,那个充满力量、好奇、勇敢的你,也被一起唤醒了。

来源: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 编辑:李维丽  初审:韩芳  终审:田飞